0250水利工程2021-07-15 10:54:32
水資源保護是指為防止因水資源不恰當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壞,而采取的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措施的總和。
(1) 農業措施
通過農業措施調節水體的污染狀況,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1) 節水灌溉,減少農田退水,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物進入江、河、湖、庫,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蔓延。
2) 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農藥、化肥的施用是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環境污染最主要的因子,因此,減少施用量就是減少污染物。
3) 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增強有機肥料,提高土體的自然修復能力。
(2) 林業措施
1) 植樹造林,涵養水源,綠化江、河、湖、庫周圍的山丘大地,以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減少氮干濕沉降,建立美好生態環境。
2) 建立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相結合的生態工程。將畜禽養殖業糞尿利用于糧食瓜果的種植業,形成一個封閉系統,使生態系統中生產的營養素在系統循環利用,而不排入水體;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泥石流及塌方。
(3) 水土保持
1) 水土流失成因及影響因素
在水力、風力、重力、凍融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遭到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稱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濺蝕、片蝕、細溝侵蝕、淺溝侵蝕、切溝侵蝕等典型的土壤侵蝕形式外,還包括河岸侵蝕、山洪侵蝕、泥石流侵蝕以及滑坡等侵蝕形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①氣候,如降水量、降雨強度、風速等;②地形,如坡度、坡長、坡面形狀、溝壑密度等;③地質,如巖石的風化性、堅硬性、透水性等;④土壤,如土壤透水性、抗蝕性、抗沖性等;⑤植被,如植被種類、覆蓋度等。加劇水土流失的人類活動因素主要有:濫墾亂伐、陡坡開荒、順坡耕種、過度放牧、鏟挖草皮、亂棄礦渣廢土等。
2)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是在水土流失地區,為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而采用的農業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總稱。
農業耕作措施也稱為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主要包括:①以改變小地形為主的耕作技術,有溝壟耕作、坑田、新式圳田;②增加植被覆蓋度或被覆時間;③保留殘茬,用秸稈、地膜或砂卵石覆蓋地面;④免耕、少耕。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包括在水蝕和風蝕地區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農田防護林、因沙造林以及封山育林、封山育草、人工種草、天然草地改良、合理放牧等。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山坡水保工程、溝道治理工程、山洪排導工程、小型蓄水供水工程。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有梯田、攔水溝埂、水平溝、水平階、魚鱗坑、山坡截留溝、水窖、蓄水池、擋土墻等。溝道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溝頭防護工程、谷坊、攔沙壩、淤地壩、溝道護岸工程和引洪漫地等。山洪導排工程有排洪溝、導流堤等,小型蓄水供水工程有小水庫、塘堤、引水渠等。
多種水土保持措施要有機結合,坡溝兼治,上下游治理統一規劃。
水土保持監測是通過遙感地面定位觀測、模擬實驗和流域調查、對比分析等途徑,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水土流失現狀、水土流失成因、治理措施及產生的效益,為不斷加強和改進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4) 工程措施
1) 水利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包括引水、調水、蓄水、排水等各種設施的綜合應用,可以改善也可以破壞水資源質量。因此,采取正確的水利工程設施能夠改善水質狀況,調節水源,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調蓄工程通過江、河、湖、庫水系上的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改變天然水系的豐、枯水期及水量不平衡狀況,控制江河徑流量,使河流在枯水期具有一定的水量,稀釋凈化污染物質,改善水資源質量。特別是水庫的建設,可以明顯改變天然河道枯水期徑流量,改善水環境狀況。
進水工程措施。從匯水區來的水一般要經過若干溝、渠、支河流如湖泊、水庫,在其進入湖庫之前可設置一些工程措施控制水量水質。需根據具體情況從以下 3方面考慮:⑴設置前置庫。對庫內水進行滲濾或興建小型水庫調節沉淀,確保水質達標后才能匯入到大型江、河、湖、庫之中。⑵興建滲濾溝。此方法適用于徑流量波動小、流量小的情況下,也適用于農村、畜禽養殖場等分散污染源的污水處理,屬于土地處理系統。在土壤結構符合土地處理要求且有適當坡度時可考慮采用。⑶設置滲濾池。在滲濾池內鋪設有人工的滲濾層。
湖、庫底泥疏浚。是利用機械清除湖、庫的污染底泥,環保疏浚越來越受到相關人士的重視。在環保疏浚工程中必須把握好幾個關鍵技術環節:⑴盡量減少泥沙攪動,并采取防擴散和泄漏措施,保證高濃度吸入,以避免處于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對周圍水體造成污染。⑵高定位精度和高開挖精度,徹底清除污染物,并盡量減少超挖量,在保證環保疏浚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⑶避免輸送過程中的泄漏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⑷對疏浚的污染底泥進行安全處理,避免污染物對其他水系及環境的再污染。
污水走廊工程。根據當地水系特點和污染源分布狀況,采用污水走廊的方法處置污水,利用河流的凈化能力和送污集中處理方法,改變水質狀況。
人工曝氣。主要有 2個環節:⑴對分層的湖、庫水層進行人工混合。采用曝氣機進行水層人工混合,將導致水體中藻類群體結構、數量和繁殖生長速率等發生變化,同時也能向水體增氧以補償由于水生生物新陳代謝活動引起的缺氧效應。由于人工混合導致水質較渾濁,亦能抑制藻類的生長繁殖,通過浮游動物吞食藻類,進而控制其生長。人工混合較適合于水深比較均勻的湖泊、水庫的應用。⑵下層曝氣。從水庫底部將壓縮氣引入圓柱體,在空氣上升過程中與水充分混合,達到使水體富氧的目的。
2) 市政工程措施
完善下水道系統工程,建設污水/雨水截流工程截斷向江、河、湖、庫水體排放污染物,是控制水質的根本措施之一。我國老城市的下水道系統多為合流制系統,這是一種既收集、輸送污水,又收集、輸送降雨后地表排水的下水道系統。在晴天,它僅收集、輸送污水至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在雨天,由于截流管容量及輸水能力的限制,僅有一部分雨水污水的混合水可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其余的混合污水則就近排入水體,往往造成水體污染。為了有效地控制水體污染,應對合流的下水道的溢流進行嚴格控制,其措施與辦法主要為:源控制;優化排水系統;改合流制為分流制;加強雨水、污水貯存;積極利用雨水資源。
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并提高其功能。進行城市污水處理廠規劃,選擇合理流程是一個十分重要又非常復雜的過程。它必須基于城市的自然、地理、經濟及人文的實際條件,同時考慮到城市污水防治的需要及經濟上的可能,它應該優先采用經濟廉價的天然凈化處理系統,也應在必要時采用先進高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既滿足當前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也應該預測并滿足一定規劃期后城市的需要。總之,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技術經濟分析。
城市污水的天然凈化系統。城市污水天然凈化系統的特點,是利用生態工程學的原理及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對廢水、污水實現凈化處理。在穩定水生植物塘、水生動物塘、濕地、土地處理系統,以及上述處理工藝的組合系統中,菌藻及其它微生動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和農作物水生動物等群落的同時,進行多層次多功能的代謝過程,還有相伴隨的物理的、化學的、物理化學的多種過程,可使水中的有機污染物、N、P 等營養素及其他污染物進行多級轉換、利用和去除,從而實現廢水的無害化、資源化與再利用。因此,天然凈化符合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而且具有投資省、運行維護費用低、凈化效率高等優點。
水庫大壩異常滲漏原因及處理措施 水庫大壩異常滲漏原因及處理措施 1、水庫大壩異常滲漏造成水庫異常滲漏的主要因素有大壩選址不當、大壩清基不徹底、大壩施工質量不高、大壩填筑材料不合格和白蟻危害等。
給排水閥門、管道施工禁忌及措施禁忌1: 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設備及制品,缺少符合國家或部頒現行標準的技術質量鑒定文件或產品合格證。后果: 工程質量不合格,存在事故隱患,不能按期交付使用,必須返工修理
涂膜防水和剛性防水施工問題防治措施涂膜防水 一、涂膜防水層空鼓 (一)現象: 防水涂膜空鼓,鼓泡隨氣溫的升降而膨大或縮小,使防水涂膜被不斷拉伸,變薄并加快老化。 (二)原因分析: 1、基層含水率過高
關于砌體結構裂縫控制措施的建議提要:本文在簡要總結分析國內外砌體裂縫的性質和裂縫控制原則和措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國情,針對性地提出了砌體結構裂縫控制的具體構造措施建議,該措施已引入我院編制的大慶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一.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1.提高河流形態的空間異質性原則:一個地區的生境空間異質性越高,就意味著創造了多樣的小生境,能夠允許更多的物種共存
雨季及高溫季節大壩施工措施 雨季及高溫季節大壩施工措施 1.高溫天氣施工措施 (1)高溫季節混凝土施工措施:1)嚴格按招標文件和施工圖規定的建筑物分縫、分塊尺寸、澆筑層厚、混凝土允許最高澆筑溫
堤防加固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技術!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 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不斷增加, 堤防加固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程, 具有防洪排澇的功能,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堤防加固過程中, 采用水土保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3個運行管護措施 1、落實建設與管護人員使用水利工程中同一水源的農戶。構建農民用水統一組織。作為部分工程的申報和建設責任人。水利部門和地方政府應該采用對技術指導和思想引導的方式。而不
消防設施維修保養措施有哪些?保證消防設施正常運行,確保人身和財產安全,擬制定消防設施的維修、保養服務方案如下: 1、消防設施維護、維修范圍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維護、維修范圍包括: (1)災自動報警
農田水利工程專業基礎術語(中英對照)農田水利(irrigation and drainage)以農業增產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過興建和運用各種水利工程措施,調節、改善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