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5水利工程2021-07-15 10:56:00
針對農田水利工程,分析農田水利工程的實質,重點研究農田水利工程中的節水灌溉技術,分析如下:
1 噴灌式節水灌溉技術
此類技術主要適用于大面積的農田灌溉,借助噴灌機,實現節水灌溉。工作原理:利用噴灌機運行時的壓力,帶動卷盤,促使水資源可以通過軟管,實現正常灌溉,在噴灌機上安裝噴頭,保障農田水利可以大面積接受噴灌水分,農田灌溉的路線可以自行設計,自由移動噴灌機即可,隨著噴灌機的移動,實現農田水利各個方向及方位的灌溉 。技術優勢:能夠適用在不同的農田地形中,操作上比較方便,不需要復雜的管理方式,可以實現自動化的技術控制,灌溉效率非常高。技術缺點:耗損相對較大,占據農田面積較大,必須借助設備通道才可實現噴灌,所以在農田內需建設專用通道,浪費農田面積。
2 微灌式節水灌溉技術
此技術適用于大棚種植,尤其是蔬菜類的作物,在大棚室內完成灌溉。工作原理:根據作物的需水要求和灌溉周期,利用滴灌或微噴的方式,在農田灌溉區域,構建通水管道,在管路周圍安裝灌水器,還可在灌水的同時,融入作物所需要的養料、肥料,直接將管路放置在作物的根部,促使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順利流入農田內,達到灌溉的效果。技術優勢:節水效果較好,既可以防止水分外泄,也可防止水分過度蒸發,而且技術所需要的組合設備比較簡單,基本是由管路、滴頭、滴灌等組成,不需要規模較大的機械設備,有效做好水資源節約的工作。
3 井灌式節水灌溉技術
此技術主要是防止過度使用地下水資源,防止地下水位過低,利用科學的生態搭配,達到節水灌溉的效果。圍繞農田的生態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劃分,例如:將井灌高峰期安排在農田急需水分的時期,除此時期以外,盡量降低農田的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以農田的總產為生產目的??梢詫⒕嘣O置到農田的中心位置,利用干管與直管,形成移動式的井灌系統,安裝兩套井灌系統,達到井灌的最佳狀態,井灌式的節水灌溉技術,既可以有效分配地下水源,避免水資源的無理開采,又可以達到節水高產的狀態。
4 防滲式節水灌溉技術
此技術主要用于水庫灌溉的農田水利,因為水庫蓄水本身含量較少,不可實現循環或再生效果,所以需以水庫含量為主,實行農田節水灌溉。工作原理:在農田中加入防滲薄膜,避免灌溉時,水資源滲漏到無需灌溉區域,造成水資源浪費,一般農田在實行防滲技術時,基本會建立專有的通水渠道,例如:混凝土、石塊等,著實提高防滲效果 。技術優勢:技術設備穩定性較高,而且可以長期使用,既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外部貯存,還可以避免水資源的蒸發及滲透。
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 1、帷幕灌漿防滲施工技術帷幕灌漿防滲施工時,要先按照一定的配制比例配制出漿液,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膠凝性,然后再把配制好的漿液通過鉆孔壓進巖層的裂縫當中去,經凝結硬化后
聚氨酯保溫夾芯板及雙面彩鋼用聚氨酯保溫夾層板技術要求 1.1薄片1厚為0.5mm的保溫板;彩色鋼板;寶鋼彩色板;白色灰色{+-*}2面板應附在PVC薄膜1上。2聚氨酯發泡材料1,
深層水泥攪拌樁加固技術5個要點深層水泥攪拌樁加固。本方法適用于軟弱地層厚、工期緊的工程項目。深層攪拌樁現已大量應用于珠江三角洲等沿海軟土地基中。施工質量的控制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①施工人員間要相
河道整治存在的工程技術問題 1.城市河道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城市河道作為整個城市微生態環境中最為重要的資源及環境載體,其整體質量差時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城市經濟、文化的健康發展。所以當前我國
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法和技術要求 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法和技術要求 (1) 施工方法 A、 首先配合土建預留、預埋,凡安裝圖上有而土建圖沒有設計的,應及時和土建聯系預留、預埋工作,協商各自的范圍及責
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的四個技術方面——“仙宮雨水”1、雨水收集在平時的屋檐和雨水槽,雨水儲存罐雨落等維護工作,確保雨水的收集(1)具有良好的水質,并應盡量擴大集水區。(2)收集數據經過一個簡單過濾技術處理并去除水中懸浮顆粒物的雨水。(3)放棄雨
堤壩防滲加固技術知識詳解堤壩防滲加固技術知識詳解 堤防除險包括滲透破壞、滑坡、開裂和沒治,其中以滲透破壞為主。滲透破壞主要表現為集中滲漏、管涌、流土、接觸沖刷、接觸流土。堤防滲透破壞險情可分為
雨水收集系統可解決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雨水收集系統是由PP塑料制作,它可以埋在地下,用來收集雨水,再利用,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雨水資源越來越少,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嚴重,雨水成為清潔、經濟、方便的綠色水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雨水模塊是雨水
防滲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的應用 1、防滲技術的種類 目前在水利施工工程中常用的防滲技術有垂直鋪膜防滲技術,深層攪拌樁防滲墻技術等。良好的施工防滲工作,將有利于提高土基的承載能力,保護地基
水電站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 我國具有得天獨厚的水能資源,理論上全國蘊躲總量量為6.76億kW,技術可開發量為3.78億kW,年發電量19200億kW.h,占世界總量的13.22%,居世界首位。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