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8水利工程2021-07-15 10:57:17
農田抗旱節水灌溉技術
1 “小白龍”澆地
應用“小白龍”澆地,一般是先遠后近,灌水過程多用脫節分段法,即把準備好的“小白龍”在灌溉前先分段,一般每段6~10米,在放水前應用“揣袖法”把先有水的管揣入后有水的管中。揣入長度平地澆水1米左右,爬坡澆水可揣2米左右。防止搭接太短漏水或回水時管脫節,灌溉時面水流方向后退脫節進行灌溉。澆完一段、取掉一節“小白龍”。這樣澆地,就可以把較長的畦田變長6~10米的短畦。避免長畦畦頭水深層滲漏,畦末沒有水的現象,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均勻度和利用率。
2 地膜穴灌
地膜穴灌就是利用地膜覆蓋的放苗孔進行人工灌水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在地膜覆蓋的田間,當作物出苗快頂到地膜時,呈“十字型”劃破地膜,待苗長出地膜后,再把播種坑擴大為灌水孔,既地膜集流穴。灌水時可每孔根據植株大小人工灌少量水,每畝灌水1次約為3~6立方米,保證作物成活;同時地膜集流穴可以收集天然降水時降到其它部分膜上的雨水,減少蒸發,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3 減地集雨灌溉
在地表水、地下水缺乏或開采利用困難,且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250毫米的半干旱地區和經常發生季節性缺水的濕潤、半濕潤山丘地區,采取“4—1”既4畝旱地取1畝作為集雨場,集雨場做成3厘米厚的混凝土集流面收集雨水,同時建水窖、水窯或蓄水池。利用提水泵配套灌溉設備,在作物需水的關鍵期給作物灌水。這種減地集雨的方法可以明顯提高作物的產量,是缺水山區值得推廣的一項新技術。
4 塑料細管滲灌
對目前生產責任制種植分散,規模較小的地塊,在地頭就地建高度3米左右的蓄水池,田間地下根據作物種植行距,在地下20~30厘米處埋長度不超過百米、管徑為10~15毫米、管壁上每隔3 0厘米打一孔徑為1毫米左右小孔的塑料細管(半軟管),在作物需水季節向蓄水池注水灌溉農作物。此項技術幾乎無地面蒸發,所灌水分全部在作物根區附近土壤,水的利用率極高。是一項投資較少,技術簡單,家家能做,人人會用的好技術。
雨水收集系統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雨水收集系統就是把雨水收集起來,經過處理,得到符合水質指標的水再利用的過程,也就是說收集、利用建筑屋頂、道路、廣場等硬化地面聚集的降雨徑流,通過收集—輸送—凈水—儲存等渠道積聚,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綠化、景觀
走出農田灌溉的誤區 走出農田灌溉的誤區 一、水澆透,地耐旱 不少農民總認為澆地必須澆透才耐旱,就是說澆一次水上部濕潤土壤層要與下部濕潤土壤層相接,其實這樣澆地極不科學,因為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其根系
雨水回收利用都有哪些方式?1、PP雨水收集模塊雨水蓄水模塊是一種可以用來儲存水,但不占空間的新型產品;具有超強的承壓能力;95%的鏤空空間可以實現更有效的蓄水。模塊一般是由PP再生聚丙烯材料制作而成。通過模塊組合可以實現快速建造不同
節水灌溉技術,這兩項才是重點! 節水灌溉就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獲得最大的產量或者收益。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采取最有效的節水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灌溉水量的農作物產量和產值。 從定義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
雨水收集系統可實現城市水資源的補充因為降雨是隨機事件,通常很難與用水同步,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輸水儲存設施將不同區域的降雨徑流儲存起來作為備用。降水量徑流儲藏的形式多種多樣,傳統的儲藏方式有混凝土儲藏、玻璃鋼儲藏,這幾年新推出了雨水蓄水模塊。聚丙
雨水收集的用途及其帶來的好處雨水收集在城市環境中,收獲通常與一些基礎設施的幫助或簡單的方法了雨水收集系統來完成的儲罐。在此,對于水的集水面積直接關系到蓄水池,水箱和蓄水池。水可以在這里,直到需要或每天的基礎上使用的被存儲。屋頂我們的家園是的
雨水收集模塊應進行大規模推廣蓄水池是雨水收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鋼筋混凝土蓄水池、磚砌型蓄水池、石砌型蓄水池、塑料模塊式蓄水池等。用地緊張的城市應該采用地下封閉蓄水池——PP模塊式雨水蓄水池。如今,PP模組水箱在節能、環保方面具有優勢,
微噴灌溉技術詳解微噴灌溉是灌溉中經常用到的一種灌溉方式,它的特點是結合了滴灌與噴灌兩種灌水方式,從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新型節水灌溉技術。微噴灌溉系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固定式,一種是移動式。常見四種微噴頭
什么是滴灌技術?農業滴灌技術、園林滴灌技術 是目前灌溉行業比較普遍的一種灌溉方式。大家可能都認為滴灌技術最大的優勢是節水,須不知滴灌技術最大優勢應該是植物水份最大化的吸收。請看下面這張圖:為什么滴灌
雨水收集系統的成本計算雨水收集系統基于環保的考慮,是國家一直提倡的節能環保的建設理念,所以選擇雨水收集系統也應考慮這方面,一般的雨水收集系統廢棄后,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影響周圍環境,新的雨水收集模塊采用PP(聚丙烯)環保再生材料,深埋地下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