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1水利工程2021-07-15 10:59:12
1.非渠化和自然化是河道設計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水利工程中河道設計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這三個發展時期中,河道設計的要點和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最初的水利工程階段,是人類能夠改造自然的階段,這一階段水利工程的目的是灌溉和滿足生活需求;而第二個階段是注重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的階段,該階段的水利工程設計主要注重經濟效益;而當前水利工程所處于的第三個階段,是生態經濟環境水利工程階段,當前人們不僅重視水利工程的經濟性.更加注重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融合。
人們對于自然、生態的了解越來越深刻,體現在河道設計當中,就是非渠化、自然化成為設計者們接受和追捧的理念和指導思想。河道設計者在確保工程應具備的防洪、防侵蝕等功能的前提之下,將生態學理念注入設計當中,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思路,致力于有效恢復河岸生態系統和發揮河道景觀效益,保持河道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與融合。因而,所謂的自然法則,就是使人工設計的河道與生態環境匹配、協調,做到不破壞環境,保證生態系統的快速修復和內部結構的完整、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
2、工程凈化和美化是河道設計中的美化法則
2.1 河道設計中的凈化
水利工程中河道工程的美化原則落實的前提是工程設計中的凈化實現日。在我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持續已久的問題。在這段時期,經濟建設熱潮涌動,環境污染以及資源浪費的問題層出不窮。而如今,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資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的綜合治理等成為許多單位工作的基本要求。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控自然而然也成為工業企業所需要重視的環節。所謂的工程設計的凈化原則,就是將水資源的保護放在首要位置,把水源的凈化作為工程美化的一項基礎任務。因而,提升水質才是河道美化的重中之重。
目前,治理河道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制止工業污染水源向河道排放;加強污水處理設備的建設和管理;建設治理污染的市政_T程項目,如污水處理廠等;對河道水體進行專業的整治,如引入活水,更換底泥,生物膜過濾等。
2.2 河道設計中的美化
河道設計中的美化原則,應該說是水利工程設計發展到今天被注入的新的內涵。堅持水利工程河道設計的美化原則,就是要求設計者不僅要重視工程本身的設計性、藝術性,更要使工程項目與周邊的環境匹配、協調、渾然一體。這就是工程項目往景觀工程方向所進行的延伸。景觀的美化一定要將“自然”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和衡量依據。只有堅持工程項目自然的美化、與自然的和諧化,才能夠真正體現出景觀美化的效果和特質。
將美學思維注入到設計理念當中,才能實現工程的美化,才能夠做到工程設計與人文景觀的結合。所謂的人文景觀,即水利與河道工程組合所形成的景觀,就是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加入了人類活動的因子,具備了傳達人類文明的功能,這類景觀也被稱作文化景觀。人文景觀是工程建設的必然結果。人文景觀在河道設計中的體現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文化傳承的不同、地方風俗的不同,人文景觀可以跟當地特色文化結合,形成獨特的文化現象,這也有利于河道設計的美化。
除了人文景觀之外,親水景觀的建設也成為河道設計美化的重要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河流的治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標準。河道除了要實現防洪、抗旱等基本功能以外.也要開始滿足人們提高自身的生活情趣和品味。因此,按照“建設水和綠色長廊”、“充滿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園化的河流”、“清澈而舒適的河流”、“綠色、水、文化協調的河流”等河岸景觀設計要求,使河流真正成為“生態河流、文化河流、景觀河流”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支撐和保障口。人與水親近與否成為河道整治美學設計的關注對象,因而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親水性,也要考慮近水性,權衡嬉水性,保證人與水的親近與交流。
3、影響水利工程河道設計的幾個因素
河道設計美化與自然化最終目的是達到工程與自然的和諧,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而實現工程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則需要考慮到影響水工程河道設計的幾個因素。
文化因素:古往今來,在城市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河流總是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和環境載體,與城市生存息息相關,同時也對城市發展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是影響城市風格的形成和城市環境的美化的一大重要因素 。因此為河道工程賦予相應的文化內涵,是河道工程與城市文化融為一體的關鍵。
周邊環境因素:在不同的河段,河流周邊環境往往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因此河流工程在美化的過程中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烘托。設計者在設計時,不單單要考慮河流和河岸的情況,應該把河流周圍在內的整體環境作為美化的對象和目標。
功能多樣性:要實現河道工程排洪之外的功能.就應該將河道設計與河兩岸的風景實現有機結合。例如將河流作為濱水公園供市民休憩,或者修建活動廣場等等,使河流與場所渾然一體。
分階段突出主題:河道往往有一定長度,作為河道景觀往往也設計的狹長。因此在整個景觀當中,一定要有亮點,比如每隔一段距離放置雕塑、設計花圃等。
植物配置設計:植物是河道美化必不可少的元素。植物具有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量、凈水功能等諸多功能,既能實現人們視覺感官上的豐富多彩.又能實現植物與地理環境的匹配和諧。在選擇植物時,從種類上來說,要盡量選擇適宜本地氣候的物種,同時要注意避免外來物種的入侵;換個角度來說,還要盡量選擇層次分明、根系發達的植物,以達到固土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根據相關水域的水深情況,配置多種水生植物,如蘆葦、荷花等,為魚鳥昆蟲提供更好的棲息場所。
4、結語
人們對于水環境的要求.早已經不再停留在安全這單一方面上了。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態平衡的重視日益劇增。而這種重視恰恰又是人們用來提高生活質量所進行的努力和嘗試。人與河流之間的關系,說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這種關系和諧與否,決定著人們生活質量能夠提高與否。人們慢慢地意識到河流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河流的存在和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必須在我們生存的情況下,給河流生存發展的空間。
水利工程的4個主要施工方法1 土方工程 土方是工程的根基,按照施工方式可以劃分為四種。干填碾壓法以及水中填土法等。按
農田水利的水閘如何設計?農田水利工程水閘類型較多,包括排水閘、進水閘、節制閘、分洪閘和擋潮閘等,在實際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穩定性問題、滲流問題、沖刷問題和沉陷問題等,在設計修建過程中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
防洪堤堤線該如何布置與選擇? 防洪堤堤線布置和選擇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合理性和建成后所發揮的功用,尤其對工程投資大小影響重大。堤線布置和選擇時,應根據防洪規劃,地形、地勢、地貌和地質條件,結
這五種水利防洪工程措施超有效! 工程措施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攔蓄調節洪量、削減洪峰或分洪、滯洪等,以改變洪水天然運動狀況,達到控制洪水、減少損失的目的。常用的水利工程包括河道堤防、水庫、涵閘、蓄滯分洪區
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四大要點1、依據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案。確定各類農業灌溉節水技術根據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案,即壓縮耕地面積擴大林草面積壓縮糧食面積,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壓縮高耗水作物面積,擴大低耗
細數農田水利工程的四項節水灌溉技術 針對農田水利工程,分析農田水利工程的實質,重點研究農田水利工程中的節水灌溉技術,分析如下:1 噴灌式節水灌溉技術此類技術主要適用于大面積的農田灌溉,借助噴灌機,實
河流生態結構及生態功能剖析 一、河流的生態結構 河流是一個完整的連續體,上下游、左右岸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連通性是評判河道或綴塊區域空間連續性的依據。高度連通性的河流對物質和能量的循環流動以及
農田水利工程泵房布置(1)泵房的主要通道寬度不應小于1.2m。 (2)泵房內的架空管道,不得阻礙通道和跨越電氣設備。 (3)泵房地面層的凈髙,除應考慮通風、采光等條件外,尚應遵守下列規定: 1)當采
高壓噴射灌漿施工要注意這些!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的原理總的來說高壓噴射灌漿技術的原理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需要涉及相應的高壓,這種技術手段的根本原理主要在于通過相關的高壓射流來對地層進行破壞,
帷幕灌漿技術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應用什么是帷幕灌漿技術? 為什么會運用到水利工程方面呢? 對于水利工程項目有哪些優勢呢? 帷幕灌漿是將漿液灌入巖體或土層的裂隙、孔隙,形成連續的阻水帷幕,以減小滲流量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