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建筑材料2021-07-18 12:07:14
地下車庫設計由于結構復雜,一旦設計存在失誤,返工量和更改難度均較大,所造成的無效成本數額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對此類問題進行系統總結。本文通過提煉萬科、中海在地產車庫設計優化方面的關鍵措施,以供同行小伙伴參考。
1. 地下車庫平面布置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設計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車庫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車庫盡量減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頂板上部綠化覆土荷載,減少或不采用抗拔樁,節省地下工程量;全地下車庫設計時,應盡量綜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載取值的平衡,減少樁基礎抗浮,并控制綠化種植、綜合管線埋設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減少地庫埋深。
2. 地下車庫適應的柱網尺寸
考慮停車效率與工程成本、車型適應范圍,綜合性最優柱網8.1m*8.1m,建議高檔項目采用;經濟柱網 7.8m*8.1m,為節省成本,建議大部分項目采用此種尺寸,同時另設10%大型尺寸停車位,解決大型車停車問題。
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結構方案,尤其是杭州、寧波等對停車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雖然理論上停車效率較 7.8m*8.1m 方案,單車面積上升 1.5平米左右,立柱數量增加近50%,但立柱對總成本影響甚微,且優點是層高可以降低200~300。在地質情況復雜、水位較高且基坑維護條件較差的項目中,可以節省相當的開挖量和基坑支護費用,成本節約顯著。但此柱網選用,須經過結合具體地庫方案的經濟性比較后采用。
3.地下車庫面積優化設計
集中地庫面積優化設計方法:
(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車單元進行組合設計。高效單元是經設計研究優化的車道面積最小、停車效率最高、面積是 4000平方米(一個消防分區)的設計模數單元;方案規劃設計階段,增加地庫適應性方案比較,使用地庫停車標準,進行地庫概念方案設計,調整住宅樓棟間距避免出現車輛單排布置、被動利用塔樓地下空間、支護間距預留不夠等等問題。
(2)停車庫端頭優化停車布置設計:近端式停車布置,在近端的兩跨比循環式布置可多停車7輛,因此,在滿足規范 50 輛停車分組及防火間距要求的情況下,應盡量采用盡端式布置。
(3)規整地庫外輪廓,減少無效建筑面積。
(4)充分利用地庫角部空間,布置機房及豎向交通口。
(5)在滿足分組(50 輛)布置停車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豎向通道數量;魚骨狀排列為最經濟布置方式。
4.車道寬度
(1)普通直線車道: 單行車道寬度4米為宜,如考慮停車,車道最小寬度為5.5米;雙行車道寬度6米,停車方式為垂直式后退停車;
(2)車庫出入口寬度:單行車道寬度為4米,雙行車道寬6米;
(3)直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米;防火疏散用單車道4米;雙行車道寬6米,防火疏散用雙車道7米;
(4)曲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米,雙行車道寬7米。
5.車庫出入口設計
(1)車庫出入口寬度,國家規定最小寬度為單行車道3.5米,雙行車道6米,萬科項目設計常用數據,單行車道4米,雙行車道寬6米。
(2)車庫出入口數量,停車數量≤50輛,設置一個單車道出入口;51~100輛的地下車庫或51~150輛的地上車庫(含半地下車庫),一個雙車道出入口,或者兩個單車道出口;>100輛的地下車庫,兩個單車道出口。
6轉彎半徑設計
車庫汽車環行道的最小內徑:一般取3.9~4.2米即可。
7.車庫坡道設計
在計算坡道坡度時,一定預選考慮緩坡要求。
直線坡道:單行道為4米,雙行道寬為6米,防火疏散用雙車道寬7米
曲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米,防火疏散用雙車道寬7米。
一般坡道的結構參數
8.停車效率控制指標
注:車位平均面積計算標準為地下總建筑面積除以總停車數
9.車庫樓面的基本設計
(1)基本結構參數
普通停車庫的樓面活荷載取值為4KN/㎡,板厚取值為h=110~120,在合理跨度的情況下,配筋基本采用構造配筋。框架梁高一般采用1/10~1/12足夠,次梁采用1/12~1/14的跨度。
(2)面層和找坡
普通停車庫的面層和找坡應一起考慮,對于雙面停車的車庫樓面,一般采用1%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結構找坡。面層做法最多為50,面層中需配Φ4@150x150~200x200的鋼絲網片,提高面層的耐磨性和抗開裂。
10.地下車庫埋深及標高控制
小高層、高層住宅地下室埋深一般為地上建筑高度的1/15~1/30,約 3.3 至 4.0 米;半地下車庫埋深一般在 1.5 至 2.0 米;全地下車庫埋深因考慮綠化種植、管線綜合及場地設計,一般在 4.2 米至 5.0 米。地庫埋深深度應盡量減小,以控制地下水浮力并減小開挖量;高層地下室埋深與地下車庫埋深應進行協調,綜合計算高層結構增加成本和基坑支護節省成本之間關系,達到最佳經濟性。
11.地庫主體結構含鋼量指標
12.地庫主體結構混凝土量指標
復式機械地下單層車庫混凝土用量分布
自走式地下雙層車庫混凝土用量分布
13.地下室頂板
(1)頂板厚度:頂板厚度和頂板所處的位置、頂板的覆土、跨度等有關。
(2)頂板梁高:根據頂板的覆土、是否做人防而定,可大概估算:
注:為降低層高,也可考慮采用寬扁梁,但會增加一些造價。一般不采用將大部分頂板梁上翻形成“水池”,如確實要上泛,上泛高度至少≥300,并應在梁上合適位置預留Φ50的過水洞,洞底標高同板面。
(3)頂板排水找坡:對于雙面停車的車庫頂面,一般采用≥2%的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結構找坡。面層做法詳景觀設計要求。
14.基坑支護成本控制
基坑支護的大原則是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地質情況、周圍環境采取合適的支護形式保證基坑安全。根據基坑形狀,從支護形式角度看,狹長基坑使用內支撐較好;方形或圓形基坑采用外支撐較好;從基坑面積大小角度看,基坑面積超過 4000 平米,采用逆作法或外支撐比內支撐,便于施工并節省成本;從深基坑角度,用連續墻較安全,逆作法比大開挖安全;周圍有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線,對變形要求嚴格的,采用逆作法較好。
15.地庫排水優化設計
地庫排水設計主要有明溝和地漏排水兩種:
埋深較淺的半地下車庫,地下水位較低的條件下,可以采用地漏排水方式,優點是可以節省 200 厚左右墊層高度。缺點是地漏內衛生問題,容易造成異味散發、蟲、鼠害等,且因全部水平管線均在底板下,清理疏通和維修均較困難。
明溝式排水方式一般采用車庫底板上做 200~300 厚墊層,墊層厚度主要由明溝長度決定。優點是明溝構造簡單,清理維修方便,無蟲、鼠害,無車庫內異味等衛生問題。明溝設計布置,盡量沿停車位后部墻邊或兩排車之間進行。在華東區條件較好的項目外,應盡量采用明溝排水方式,地面找坡控制在 0.1%;排水溝坡度控制在 0.3~0.4%;
16.地庫底板成本優化方法
優化排水明溝布置方案,減少集水井數量。據統計現有項目,每百平方米地庫面積集水井數量差別在一倍以上,合理數量應在 0.15 左右。
優化結構設計方案,減少后澆帶長度。
選擇合理適當的柱網尺寸,以減少防水板厚度。
17.地庫排風優化設計
地下車庫采用通風采光窗或庭院設計,通過自然補風,可以減少或取
消機械補風系統設置,并可進一步減小機房面積。一般通風面積為地庫地面面積的 1%,或每個防火分區40㎡。自然補風設計結合誘導風機系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投入和維護費用。
18.地下車庫室內排管優化設計控制
(1)排管設計以盡量避免或減少管線交叉為原則,且所有主管線盡可能集中在地庫公共區域內排布,以方便維修。
(2)風管應盡可能按直線布置,減少轉彎和分流,以減小風管尺寸。
(3)采用標準長度的直線管段,將各種變徑管和接頭的數量減至最少;只要安裝空間范圍允許,建議采用螺旋圓風管。
(4)建議低成本項目,采用鍍鋅鐵管穿線,明裝強、弱電管線。投入成本最低且便于檢修和維護。
(5)為節省成本,明溝式排水可僅在行人道、車行道寬度位置設置蓋板;注意行車道上的明溝蓋板構造設計,避免長時間汽車碾壓破壞。
(6)底板柔性防水層,按照慣例施工時可予以取消(設計施工圖不允許),每平米可節約成本30~40 元。
建筑設計攻略之新規后,車庫設計必知的重大改變!一、車庫分類 1、按規模分類(汽車庫建筑分類) 機動車車庫建筑規模應按停車當量數劃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車庫建筑規模及停車當量數表 2、按防火
地下車庫設計,為什么你的成本總超標? 雖然同為建筑設計師,但是方案設計師和施工圖設計師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而且占領的舞臺不同。絕大部分方案設計人員的注意力都在規劃、戶型以及立面風格上,對地庫設計沒有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兩大難點 1、地質條件農田水利工程一般都是軟土地基.其地質條件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重要方面 由于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地基一般都比較潮濕。如果地基結構的滲透性能不夠好,在后期
圍堰施工時怎么處理圍堰底與河床的接觸面圍堰施工工序: 1.施工準備:包括機械設備準備和技術準備。 2.施工順序:技術交底→測量放樣→修筑排水設施→修筑圍堰→基
深基坑圍護鉆孔咬合樁施工 摘 要:針對鉆孔咬合樁施工中垂直度控制、B樁抗管涌、接頭處理以及超緩凝混凝土等多項關鍵技術進行介紹。并在施工過程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保證了鉆孔咬合樁的施工質量,確保了整個
深基坑施工安全生產管理要點一、基坑開挖 1、 臨邊防護 (1)基坑施工必須按要求進行,具體臨邊防護要求按“三寶四口”章節要求執行。 (2)開挖深度超過2米的基坑施工還必須在欄
污水處理工程—一體化預制泵站一體化預制泵站操作人員應守時查看泵站供配電設備、水泵等設備的保護狀態,不能構成閥門銹蝕。在泵站運行過程中發現有風險的問題,應及時報告,并作相應記錄,以備后用。對于一體化預制泵站的設備來說,現場場地結構非常重要,因此
混凝土圍堰施工工序圍堰施工工序:1.施工準備:包括機械設備準備和技術準備。2.施工順序:技術交底→測量放樣→修筑排水設施→修筑圍堰→基坑開挖→基坑基
水閘工程怎么進行基坑開挖、降排水及基礎處理?第一節 基坑降排水 基坑排水的分類: ①基坑開挖開挖前的初期排水及經常性排水 ②基坑的降水。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按排水工作原理來分有管井法(深井)和井
初期基坑排水與明溝排水第一節 基坑排水 作用: 1、提高基礎的承載力,保護地基土層不受破壞; 2、減少了開挖和回填工程量,節約大量人力、物力; 3、方便施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