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建筑材料2021-07-18 12:08:22
建筑的節能設計早已列入施工圖審查范疇,眾多的強制性規范條文已能保證建筑物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我們廣大的設計人員不應只是僅僅滿足于規范的最低標準,而是要多多關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新材料,新技術,在綠色設計中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涉及專業眾多,重點涉及到的有規劃、建筑、給排水、電氣、暖通等專業,是一個全系統的設計。在這個系統中,當規劃選址確定后,綠色建筑設計的成敗優劣,建筑專業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水系統
綠色建筑要實現節水目標,就需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即將廢水、雨水回用,將水環境系統由原來的“供給—排放”模式進行技術改進,增添必要的貯存和處理設施,形成“供給—排放—貯存—處理—回用”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
小區建筑規劃需要考慮自來水、污水、雨水,還有可能包括直飲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引入、輸送、排放和處理等。雨水的收集、利用、排放與綠色建筑規劃密切相關。如建筑區域屋面、綠地、道路等的占地面積與其表面鋪裝材料直接影響雨水徑流量與下滲量,若以增加雨水下滲量為目的則勢必要選擇透水性較好的路面、廣場等鋪裝材料,改善綠地基質,增加其蓄水量。屋面綠化也會蓄留部分降雨,減少屋面雨水的徑流量,徑流系數可從0.9降到0.3左右。
污水與雨水一般盡量靠重力輸送水流,因此污水管線的設計需要與場地高程設計配合。綠地有蓄積雨水增加雨水下滲量、截留雨水污染物的作用。因此,綠色建筑中綠地地勢應盡量設計低于道路、廣場等,以便于更好地發揮綠地功能和綜合效益。
建筑物外的污水與雨水管線還需要與場地道路規劃相統一,以便于管道的開挖與日后維修。道路與停車場雨水徑流水質較差,雨水收集時需要考慮合適的截污措施——如低勢綠地、生態滯留系統等。
2風環境
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這是綠色設計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
這里,優化自然通風的設計常常被我們忽視。特別是住宅小區,開發商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往往追求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而對樓間距只要滿足規范要求的最小日照間距即可。
對通風要求較高的建筑要盡量保證每棟建筑物都有一定的迎風面。建筑背后的風影區約為建筑高度的3倍,這一數值要遠遠大于日照間距,如果僅僅考慮日照間距而將建筑擺在同一行,不錯動,就會使后排建筑沒有直接的迎風面,這樣對后排建筑的通風非常不利。但如一味追求風影間距,又與節地的原則相矛盾,這是一對矛盾,在設計過程中要做合理的取舍。
在冬冷夏熱地區解決好建筑物的自然通風問題,對降低空調電耗有著實際的意義。通過建筑形體設計、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據當地風玫瑰來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風。建筑物的高度、長度和深度對自然通風有很大的影響,亦可利用樹木的合理布置來加強建筑的自然通風。一個簡單的矩形體,使其長向的門窗盡可能朝向夏季的主導風向,則通風效果較好,當建筑平面為“凹”形或“L”形時,應盡可能使其凹口部分面向夏季主導風向;建筑平面進深不宜過大,這樣有利于穿堂風的形成。一般情況下,平面進深不超過樓層凈高的5倍時可獲得較好的通風效果;單側通風的建筑,進深最好不超過凈高的2.5倍。
一字型建筑有利于自然通風,體形系數最小,各種節能指標均容易滿足,將主要使用房間布置在夏季迎風面,背風面則布置輔助用房。內廊式的建筑進深較大,節約用地,但只有一側房間朝向好,不易組織室內穿堂風,不利于散熱。門窗相對設置可使通風線路短而直,減少氣流迂回路程和阻力,保證風速。內廊式建筑如走廊較長,可在中間適當部位開設通風口或利用樓梯間做出風口,可以形成穿堂風,從而改善通風效果。
3太陽能技術的應用
太陽能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主要涉及到光電、光熱兩個方面。光電技術即主要以光伏電池提供電能為主,除建筑物自用外,還可將電能上傳至國家電網。這里主要談談建筑物對光熱技術的應用。
多年前的家用太陽能熱水器已被市場接受,居民自發安裝使用的熱情很高,使用效果良好。太陽能光熱技術的應用自此有了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群眾基礎。但早期產品的熱效率不高和安裝的不規范、雜亂無章、安全隱患多等問題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話題——建筑一體化。
建筑一體化強調太陽能產品與建筑工程設計應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與建筑工程同時投入使用。其優點在于在規劃階段即可通過日照有效時數計算,將建筑物屋面、墻面等可安裝集熱器的部位布置在可獲得最大日照的區域,同時避免因集熱器的安裝對后排建筑的日照遮擋。
目前國內市場上普及的是全玻璃太陽能集熱真空管,而國外成熟的集熱器是平板集熱器。平板集熱器具有壽命長、穩定性高、可回收的優點,但由于平板集熱器教真空管集熱器成本稍高,某些價格低廉的平板集熱器性能確實不好,使得其發展滯后,但是平板集熱器在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必將是勢不可擋的。
國標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中將太陽能熱水系統按供熱水范圍分為:集中供熱水、集中-分散供熱水、分散供熱水三種系統;按系統運行方式分為:自然循環系統、強制循環系統、直流式三種系統。在設計之初即應與甲方及生產商密切配合,選擇適用、可靠、有效的系統方式進行一體化設計。
現在的太陽能熱水產品已在向建筑構件化方向發展,逐步解決小高層、高層建筑因所安裝屋面面積有限的矛盾;集熱器與貯水箱的分離使得集熱器在建筑立面的窗間墻、陽臺欄板、外置空調機遮擋百葉處的安裝成為現實。
在規劃、建筑方案之初就必須與給排水、電氣等專業密切配合,準確計算出建筑物所需的集熱器面積,合理確定建筑物的體型及屋面形式,為光熱、光電集熱構件的安裝提供合理安全的初始條件,使其融入建筑,成為建筑物的構成元素,而不是一個有礙觀瞻的建筑附屬物。
我們應該調整一直以來習慣的設計方法,而將節能理念放在設計的最初階段。在項目之初的方案階段,就請設備工程師參與進來,一同去研究這個建筑怎么去做節能,以便在項目的最初階段就已經有了節能的目標,確立基本的節能技術措施。全面實施綠色建筑的路還很長,需要我們每個建筑師去潛心學習、研究,為實現節能目標而共同努力。
淺談建筑內部裝修電氣火災成因及對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生產和生活用電急劇增長,電氣火災的威脅與日俱增。根據我國多年火災實例統計,電氣火災在全國各類火災總數中占的比例連年位
給排水工程設計的雷區!一、施工圖說明有誤 1、施工圖說明中引用的規范或標準圖不是現行有效的版本。產生錯誤的原因是,設計人員為了節省時間,COPY標準化說明而沒有變動,時間一長,當規范或標準圖修訂而未
關于雨水資源收集利用工程介紹雨水收集方法:一:屋面雨水收集對于高密度建設的城市,可以布置雨水井。屋面雨水收集大幅提高。雨水收集方法二:場地雨水收集1、下凹式綠地集水(植草排水溝)下凹式綠地集水通過草溝等形式收集場地中的徑流雨水,當雨水流過
建筑給排水管道連接施工技術 現代居民對供水水質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滿足居民的這種需求,建筑給排水施工時,就需要選擇應用性能、質量優良的管材。有機化學的發展,使得我國給排水管材質量性能越來越
住宅建筑給水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 1.1自動排氣閥問題:目前在我國住宅建筑中普遍設置有延時自閉閥蹲式大便器管網體系。如果該體系處于停水狀態的時候,給水管網中將會積聚大量空氣,再次恢復供水后,管
高層建筑給排水五大新技術及系統設計步驟近年來高層建筑給排水技術不斷發展,相較于以往的技術,又有了哪些提高,哪些變化,哪些優勢呢?下面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最新的建筑給排水處理技術。 01 超高層屋面雨水排
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有什么用途?一、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有什么用途?1、城市衛生由于氣候干旱,許多城市,尤其是北部城市,可能需要灑水器將水噴灑到地面上,有時甚至需要使用一個有一輛汽車在打掃街道。實際上,即使將其用于灑粉和街道清潔,也不需要高質量
虹吸雨水系統是目前較好的大面積零坡度排水方案車庫頂部虹吸排水板是由聚乙烯(HDPE)經過沖壓制成的圓錐形,寬3米,長10至15米,主要用于市政、水利、建筑等工程中,應用面廣,主要用于蓄水、排水、滲水的產品。塑膠的特性,現在排水板大大混入PE和P
超高層建筑形體設計重點放在哪里? 超高層建筑形體特征和設計方法 由于超高層建筑往往肩負著重新塑造城市天際線的作用,這就對建筑設計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將建筑所處的地理氣候、基地環境、當地文脈、可
建筑八大員是什么建筑八大員是什么?建筑施工企業關鍵技術崗位八大員: 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標準員、材料員、機械員、勞務員、資料員。在JGJ/T 250-2011新標準重新定義施工現場專業人員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