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水利工程2021-07-15 10:55:05
水資源: 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統稱為水資源。它們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輔相成的。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淡水資源,就是指在目前經濟技術條件下,可為人類利用的河川徑流量。淡水湖泊量及可開采的地下水量。
水能資源: 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到20世紀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類大規模利用的水能資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資源則正在進行開發研究。
流域:由分水線所包圍的河流集水區。分地面集水區和地下集水區兩類。如果地面集水區和地下集水區相重合,稱為閉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則稱為非閉合流域。平時所稱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區。
流域面積:亦稱受水面積或集水面積。者流域周圍分水線與河口(或壩、閘址)斷面之間所包圍的面積,習慣上往往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積,其單位以km2計。在水文地理研究中,流域面積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數據 。自然條件相似的兩個或多個地區,一般是流域面積越大的地區,該地區河流的水量也越豐富。
河床: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據的谷底部分。又稱河槽。河床橫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縱剖面,在山區較陡,深槽與淺灘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區坡度較緩,微有起伏。平面形態:山區河床多狹窄順直,岸線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錯;平原區河床多彎曲或分汊。河床縱剖面是從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該縱剖面的發展,受河流侵蝕基準面的控制。河流的下切面是無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蝕能力,不再向下侵蝕,這一平面稱為河流侵蝕基準面。影響河床縱剖面發展的因素有氣候、構造、巖性及環境變遷等。
河長:指從河口到河源(河流上游最初具有表面水流形態的地點)的河道水面中心線的距離。在工程設計上所指的河長,常是某一河段的距離。
分水嶺:分隔相鄰兩個流域的高地??梢允巧降?、高原或是微有起伏的山丘、平原。分水嶺上最高點的連線稱分水線。分水嶺有對稱與不對稱兩類,對稱的,分水線位于分水嶺中央;不對稱的,分水線偏向一側。通常見到的是后者。不對稱的原因主要是兩坡構造巖性不同或兩側流域的侵蝕基準面不同造成。分水嶺有從侵蝕后退快的一側向侵蝕后退緩慢一側移動的現象稱分嶺遷移。
比降:亦稱坡降、坡度。指水面水平距離內垂直尺度的變化。以千分率或萬分率表示。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程差與相應的河流長度相比,稱之為水面的縱比降。由于地球自轉和河道彎曲處離心力的作用,河道橫斷面的水面也不平,左右岸水面的高程差與之相應斷面的河寬之比,稱之水面的橫比降。
古河道:地質歷史時期形成,后因河流他移而廢棄的河道。引起河流改道可因構造運動抬升或下降,冰川、崩塌、滑坡將河道堰塞,或因人工另辟新河等原因。構造運動可使河流大規模改道,構造抬升可使廢棄河道露出地面,而下降的因堆積作用旺盛,將河道掩埋,形成埋藏型古河道,如中國華北平原地下埋藏著古黃河、古海河等古河道。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發生在平原地區,由于堆積作用旺盛,使河床逐漸淤淺升高成為地上河,當河流決口后,河流循新槽流去,原河道被廢棄成為古河道,在地表留下條帶狀高地,形成裸露型古河道。裸露型古河道可在野外直接追索,也可根據遙感影像判讀;埋藏型古河道則需借用鉆探、物探等方法以及對沉積物巖性來確定。對古河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河床演變的特征與規律,對尋找地下水、砂礦、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河漫灘:河流洪 水期淹沒的河床以外的谷 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平原區的河漫灘比較發育。由于橫向 環流作用,V 字形河谷展寬,沖積物組成淺灘,淺灘加寬,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為雛形河漫灘。之后洪水攜帶的物質不斷沉積,形成河漫灘。河漫灘沉積大多具二元結構,下部是河床相沉積,上部為河漫灘相沉積。河漫灘的主要類型有:①河曲型河漫灘,發育于彎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積為濱河床沙壩、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灘,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淺灘及其附屬的沙壩、沙嘴等。③堰堤型河漫灘,發育于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崗型河漫灘,為堰堤型河漫灘與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灘的過渡類型,表現為一系列平行鬃崗系統,鬃崗之間為淺溝、洼地或湖泊。
階地:指由于地殼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貌。受河流下切侵蝕和堆積交替作用,河床加深,使原來的河漫灘抬高到洪水以上,從而使靠河一側形成了陡坎的河流階地。
水準點:指在高程控制測量時埋設的高程控制點標志。由于水準點組成的高程控制網稱水準網。標定水準點位置的標石和其他標記,統稱為水準標記。
標高:亦稱高程。指地面點沿法線或重力線方向至高程基準面的高度,即測量點與設計的水準基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統稱。地物是知地面上各種人為的或天然的固定物體,如河渠、房屋、道路等。地貌是指地表面傾斜緩急、高低起伏的形狀,如山頭、洼地、山谷等。
懸移質:指懸浮在河道流水中、隨流水向下移動的較細的泥沙及膠質物等。
推移質: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滾動、移動、跳躍或以層移方式運動的泥沙顆粒。
含沙量:指單位水體所含懸移質干泥沙的重量,其單位為每立方米渾水中含泥沙公斤數(kg/m3)。
勘測:指查勘、勘探和測量工作的總稱。
測量:指使用專門的儀器和工具,量出地表面自然形態和人工設施的形狀及位置縮繪成圖。
徑流:由于降水而從流域內地面與地下匯集到河溝,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統稱。可分地面徑流、地下徑流兩種。徑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變化,是水文循環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徑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徑流總量、徑流深、徑流模數等。
流速:指單位時間內水體移動的距離,單位為m/s。
流量: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單位為m3/s。
降雨量:指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結成的露、霜等總水量,其單位為mm。
降雨強度:指單位時段內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時計。我國氣象部門一般采用的降雨強度標準為:小雨:12小時內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時內雨量為5-14.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10-24.9毫米;大雨:12小時內雨量為15-29.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標準,各地并不一致,視具體情況而定。氣象上大致規定暴雨按強度分三級: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水文年:指與水文情況相適應的一種專用年度。水文年度的開始日期有兩種不同的劃分方法:(1)選擇供給河流水源自然轉變的時候,即從??康叵滤崔D變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時候;(2)根據與地面水文氣象相適應的時候,即選擇降水量極少,地表徑流接近停止的時候。因此,每一水文年度的開始日期是不同的,但為便于整編計算起見,實際劃分時仍以某一月的第一日作為年度開始日期。
蒸發:指水或雪轉化成水汽的一種物理過程。
汛期: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內季節性或周期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水位流量上漲時期。
枯水期:亦稱枯水季。指流域內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補給水源的時期。在一年內枯水期歷時久暫,隨流域自然地理及氣象條件而異。
地下水:指存在于地表面以下巖土孔洞與縫隙之間的水。
典型年:指在較長的水文系列中,具有代表性徑流特征的豐水、平水、枯水年份。
水量平衡:指一個流域、地區或一個水體在任一時段內(如時、日、月、年等)輸入水量(即來水)扣除輸出水量(即去水)等于該范圍的蓄水變量,也即水循環過程的收支平衡關系。
徑流調節:指通過水庫來控制河道流量變化,使之按各用水部門的需要調節分配河川徑流過程。
水文資料:指從實地調查、觀測及計算研究所得與水文有關的各項資料。例如降水量、蒸發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以及從這些資料求得在一定時期內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總量、過程線和等值線等。
水文調查:為了水文分析計算、水利規劃、水文預報以及其它工農業生產部門的需要而進行的野外查勘、試驗,并向有關部門搜集資料的工作。其目的是補充水文基本站網定位觀測之不足。調查內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量、下滲等),氣候特征(降水、蒸發、氣溫、濕度、風等),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質、水系、分水線、土壤、植被等),河道情況(河寬、水深、彎道、建筑物等),人類活動(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農業用水等)以及水旱災情,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專門的目的,也可以組織專門的水文調查,例如洪水調查,主要是查清歷史洪水的痕跡、發生的日期和情況以及河道情況、估算洪峰流量、洪水總量及發生的頻率等。
水文年鑒:供各有關部門參考用的,分年刊印的各省、流域、水系水文整編資料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刊布說明,測站一覽表與分布圖,測站的考證資料,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發、地下水位等資料。一般均整編成逐日平均值表、月統計表、綜合過程線圖、等值線圖等。
水文特征值:研究水文變化的定量值。用以表示一定時段(日、月、年、多年)內的水文要素的特征,如最大、最小、平均值等。常用的水文特征值有流量、徑流總量、徑流模數、徑流深、徑流系數等。有的把水文特征值再經過統計處理后所得的一些參數如均值X、變差系數Cv、偏態系數Cs等,也統稱水文特征值。為區別干前者,工程上稱它為水文統計參數。
水能規劃:指開發水能資源的專業規劃。其主要任務是根據水能資源特點和電網需求制定水能開發的方式、規模和程序。
水能計算:指水電站出力和發電的各種計算公式。
豐水期: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補給的時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氣溫持續升高的時期,這時河中水量豐富,延續時間長。
多年平均發電量:指水電站在多年內每年發電量的平均值。通常說的水電站年發電量,即年發電量的多年平均值,它是反映水電站效益的動能標準之一。
季節性電能:指水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中,扣除年保證發電量后那一部分電量。
水電站水頭:指水電站上下游進出口處水體的單位能量差。單位以m計。
地面徑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發、植物截留、滲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經流域地面匯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徑流又由于降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雨洪徑流與融雪徑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產生的。它們的性質和形成過程是有所不同的。
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個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邊形法),也有用繪制等雨量線圖來推求的。
灌溉管理:指村灌區經營管理的總體。包括: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經營管理和組織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水的經濟效益,延長工程壽命,降低灌溉成本,不斷進行灌區技術改造,為工農業生產服務。
水污染: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大量廢水和廢物。如果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日積月累,超過了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就會污染水質,影響自然環境,危害人類健康。
節水措施:1、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做到一水多用。2、分系統供水,飲用水和雜用水分別用不同系統供水。3、采用節水型設備。
水文情勢:指河流、湖泊、水庫等自然水體各水文要素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包括水位隨時間的變化、一次洪水的流量過程、一年的流量過程、河川徑流量的年內和年際間的變化等。
水電站引用流量:亦稱水電站工作流量。指水電站單位時間內通過建筑物和水輪機用來發電的水量。單位m3/s。
水電站保證出力:指符合設計保證率要求的某一枯水時期的平均出力。它是確定水電站在電力系統中能可靠承擔負荷的能量額及其本身裝機規模的依據之一。
水電站設計保證率:指水電站正常發電的保證程度。水電站受河川徑流多變的影響,遇來水不利的年份,發不出設計要求的出力和電量,這種可靠程度通常用保證率來表示。
水電站設計水平年:在規劃水電站的興建時間與規模時,應研究起所在電力系統某一遠景年份預測的電力負荷平均的要求。這個遠景年份就稱作水電站設計負荷水平年,簡稱水電站設計水平年。
水電站裝機容量:指水電站全部機組額定容量(發電機銘牌出力)總和。單位為kw。一般由工作容量、備用容量和重復容量組成,表示水電站規模大小的一個主要參數。
河流梯級開發:在一條河流的干、支流上建設二個以上閘、壩等水利工程、互相聯系,聯合運用,以充分開發利用這條河流的水利資源,稱為梯級開發。
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暴雨藍色預警信號是指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是指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是指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是指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河流的生態結構及生態功能 河流的生態結構及生態功能 一、河流的生態結構 河流是一個完整的連續體,上下游、左右岸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連通性是評判河道或綴塊區域空間連續性的依據。高度連通性的河流對
公路排水設施水力計算書 一、雙向八車道 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粵境連平至從化段 D1合同段,選用瀝青砼路面,路面 和路肩(半幅)橫向排水的寬度為 19.75m (雙向八車道) ,路面和硬路肩橫坡為 2%
河谷沉淪之謎—河流階地的成因 定義: 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相對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的谷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簡稱階地。 (1)階地面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傾斜,有一定的連
河道設計,應如何掌握自然法則1.非渠化和自然化是河道設計所遵循的自然法則水利工程中河道設計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這三個發展時期中,河道設計的要點和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最初的水利工程階段,是人類能夠改
帶你了解水力發電的核心(1)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地球表面以海洋為主體的水體,在太陽能的作用下,蒸發成水汽升到高空,在風力推動下,部分水汽被吹向大陸,在適當條件下凝結成水滴下降,經地面匯集補給河川徑流,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可緩解城市供水壓力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直接增加了城市可供水量,降低了市政供水量,緩解了城市供水壓力。是立足當地水資源,解決缺水問題的現實而可行的有效措施。我國1997年城市雨洪量約8億立方米,按40%的再生率計算,我國可利用雨水量為
雨水收集模塊的應用范圍和產品特性雨水收集系統的產品特性:?其優點是質量輕,運輸方便,施工難度小。?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體現了環保節能,綠色建筑的理念。?耐火、耐腐蝕、使用壽命長。應用范圍和特性:?雨水收集RMT滲透渠適用于綠地下,滲漏
農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方式1、徑流收集,保護水源對沿線有水源的農村公路,其水環境敏感性較大.若公路離水源地較勁,營運期間發生危險品運輸染事故的風險大,容易造成的污染事故對沿線居民的正常生活影響大.因此,應禁止路面雨水徑流直接進入水體.通過
雨水收集系統的雨水凈化處理方法是什么?雨水收集系統里的凈化系統是整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雨水收集系統主要用于集雨過程中清洗、澆灌、沖廁所等。因此,根據不同地區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情況,雨水凈化的方法也不同。分析雨水收集系統的雨水水質,雨降時,
水利水文計算【摘要】天然情況下的河川徑流,有著年內和年際的變化,且地區間的分布也不均衡,因此無法滿足國民經濟各用水部門對水資源利用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設目的在于通過各種施工調節、改變區域水量分布狀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