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也將對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起重要的促進作用。環境污染的影響是遠期的,要正視現在面對未來,環境保護勢在必行。公路在國民經濟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位置愈來愈重要。伴隨著公路的高速發展,公路污染、公路對周邊環境影響等問題也大量凸現出來。然而,公路工程項目的修建勢必消耗資源、改變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觀,建設和運營過程還可能產生各種污染,只有讓公眾參與環保。有效地發揮公眾的能動性,才能建設和諧家園。
1公路環境保護
1.1公路環境保護的定義
公路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公路環境保護是決策和開發建設活動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公路環境保護是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營運期等各個階段為契入點,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給自然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1.2公路工程中的環境影響問題
環境影響問題是指公路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現象。
公路建設中必然影響到自然環境,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設,其施工、營運期造成的環境問題會很嚴重。公路建設中將會造成以下環境問題:①選線中如果不當也會對沿線生態環境產生破壞;②工程防護不當的情況下會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蝕與泥沙沉淀等;③公路帶狀延伸會破壞路域自然風貌,造成環境損失;④公路施工過程中會造成環境的污染;⑤公路通車營運期間,車輛及行人都會對公路沿線造成污染。
1.3公路環境保護內容
1.3.1生態環保
(1)在填土方或開挖土方時盡量避開雨季,雨季來臨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
(2)施工過程中取土時采取平行作業,邊開挖、邊平整,取土完畢后要及時還耕,及時進行景觀再造。
(3)在雨水充沛的地區,要及時設置排水設施,避免邊坡產生崩塌、滑坡等現象。
(4)在雨水地面徑流處開挖路基時,要及時設置臨時土沉淀池攔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時將土沉淀池推平,進行綠化或還耕。
(5)對路堤邊坡及時進行植草綠化。
1.3.2噪聲防治
(1)當施工路段距住宅區距離小于150m時,為保證居民夜間休息,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施工。
(2)主動與施工路段附近的學校和單位協商,對施工時間進行調整或采取其他措施,盡量減小施工噪聲對教學和工作的干擾。
(3)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安排工人輪流進行機械操作,減少接觸高噪聲的時間;對在聲源附近工作時間較長的工人,發放防聲耳塞、頭盔等,對工人進行自身保護。
1.3.3大氣污染防護
(1)公路施工堆料場、拌和站設在空曠地區,相距200m范圍內,不應有集中的居民區、學校等。
(2)瀝青路面施工,瀝青混凝土拌和廠設在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以外的下風向處,既方便生產,又須符合衛生要求(衛生防護距離分級中,規定的防護距離為300m),不采用開敞式、半封閉式瀝青加熱工藝。
(3)施工便道定時灑水降塵,運輸粉狀材料要加以遮蓋。
1.3.4水污染防治
(1)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進入水體。
(2)施工駐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糞便等集中處理,不直接排入水體。
(3)對橋梁施工機械、船只嚴格進行檢查,防止油料泄漏。嚴禁將廢油、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體。
2公路工程環境影響的評價
2.1公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概念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建設項目、區域開發計劃及國家政策實施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和估計。通過對公路建設中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及評價,從而提出合適保護環境的措施和對策。由于公路建設是大型的基礎性建設工程,所以公路在建設中對公路沿線周邊環境將造成多方面的和深刻的影響,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評價擬建公路可能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的影響、影響的程度和采取的對策。
2.2公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目的
(1)通過對公路工程建設中可能帶來的各種環境影響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從而預測并評價對環境及其未來影響的范圍和程度,為合理選線提供依據。
(2)通過損益分析,提出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并反饋于設計,以減輕和補償公路建設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3)能夠為公路工程建設中的生產管理和環境管理提供依據,為公路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地域規劃、環保規劃提供依據,為決策者提供協調環境與發展關系的科學依據。
2.3公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國際通行的公路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噪聲環境影響評價;交通環境影響評價;文物和珍稀動植物保護及公眾參與等。
目前,中國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主要為: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2.4公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和期限
在中國,公路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一般是以“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來確定的,以擬建公路的中心線兩側各200m內為范圍,特殊情況下,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大或縮小。中國公路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分施工期和營運期兩個階段,預測評價以項目竣工投入營運后第七年和第十五年為特征年。
2.5公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根據公路工程建設的路線長、面積廣的特點,環境影響評價一般采用點線結合,以點帶線,突出環境敏感點、敏感區域的評價方法,對大氣、噪聲環境采用模式計算和類比分析法,對生態環境、水環境、社會經濟環境則采用調查分析法。
3公路工程建設中如何建立環保的意識
3.1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政府管環保、社會辦環保”理念和“實事求是、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的原則。
(1)在公路建設中要正確處理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建設中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全體員工的環保意識,使生態環保很好的應用于公路建設。
(2)嚴格環境準入,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嚴格控制污染排放總量,切實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狀況。
(3)制定和完善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加強制度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嚴格環境執法,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4)因地制宜,分段規劃,統籌發展,分段落實解決影響環境的問題,改善重點地段、區域的環境質量。
3.2加強環保教育,提高公共意識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引導人們新的理念,提高全民參與環保的能動性,是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環境保護教育影響人們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的。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積極開展全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組織全體職工的環境保護教育活動,盡可能多地為公路建設服務,為生態建設服務。
3.3在公路工程建設中,要加強監督管理工作
要通過會議的形式,大力宣傳公路建設者的環保意識,廣泛聽取意見。實行環境信息公告制度,擴大社會公眾參與。推行環境保護社會監督員制度,加強輿論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強化環?,F場執法檢查,及時開展生態環境監察,全面推行建設工程施工期環境監理制度,為建設生態環保的公路服務。
4結束語
為了實現建設環保公路的目標,我們必須加大公路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從宣傳教育方面人手,切實提高公路從業者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公路環境問題的深入研究,使中國公路建設、公路環境治理水平早日趕上發達國家水平。
公路 環境 評價
標題:淺談環保理念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轉載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erwz.cn/baike/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