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水利部網站佚名水務資訊2021-06-28 16:20:35
本站訊近年來,寧夏水利廳按照大力推進智慧水利、驅動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路,積極開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試,通過全域推行“互聯網+城鄉供水”模式,連通升級覆蓋全區城鄉用水戶的城鄉供水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三張網”,布局形成以黃河、涇河水為主水源,當地地下水為備用水源的全區一體化城鄉供水體系,實施傳統供水產業數字化提升,實現城鄉供水管理服務數字化、市場化、一體化,培育打造優質城鄉供水產業,提升工程運行管理效能,確保全區城鄉居民喝上“放心水”。2020年6月水利部批復開展“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建設,9月自治區與水利部共同啟動示范?。▍^)建設。一年來,寧夏水利廳把推進工程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舉全廳之力加快推進,示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部省聯合推動,加快工作推進。寧夏將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列為先行區建設“十大工程項目”之一,將加快推進示范省(區)建設作為推動全區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有力抓手和重大舉措,實行領導包抓、部門負責、一個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水利部在全國推廣彭陽“互聯網+人飲”經驗,出臺支持寧夏先行區建設實施意見,將示范省(區)建設納入支持寧夏構建城鄉供水保障網的重點措施,聯合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行啟動儀式和工作推進會,為示范?。▍^)建設提供了大力支持。
二是完善頂層設計,突出規劃引領。以“互聯網+城鄉供水”為主要內容支撐,編制完成了《寧夏“十四五”城鄉供水規劃》,從政策機制層面為示范?。▍^)建設提供指導性意見。制定印發了《寧夏“十四五”城鄉供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做好有關項目可研報告編制等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已有8個縣(區)完成“互聯網+城鄉供水”項目建設可研報告編制及批復,6個縣(區)完成項目實施特許經營“兩評一案”報告編制及批復,4個縣(區)啟動項目實施招標工作并發布了招標公告,固原市“互聯網+城鄉供水”先行先試工作全面展開。
三是完善水網布局,加強水源保障。精心謀劃以黃河為水源的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銀川都市圈城鄉供水西線、中線、東線供水等“六大骨干工程”,著力構建全區城鄉供水一體化“主動脈”,加大農村飲水水源替換、管網連通、自來水入戶改造和信息化建設力度,著力加強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大聯通建設。目前,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已建成通水,都市圈東線供水工程將于今年底建設完工,都市圈中線、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擬于2022年12月底建設完工,陜甘寧革命老區城鄉供水工程正在組織編制工程可研報告,計劃“十四五”時期啟動建設。全區現有集中供水工程227座,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8%,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區439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四是完善制度機制,加強服務指導。注重發揮縣區政府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職能部門和供水企業、科創企業等各方力量,匯聚各方資源,解決了“沒人管”的問題;采取以縣域為單元一體推進、特許經營的方式,有效發揮金融資金支撐保障作用,解決了“沒錢管”的問題;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水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從水源到水龍頭監測、計量、繳費、運維全程信息化控制,解決了“管不好”的問題。同時,編制印發寧夏“互聯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方案編制大綱》《工程質量評定與驗收規程》《工程運行與維護規程》等技術方案和技術應用標準,制定印發“互聯網+城鄉供水”《建設項目資金籌措及投融資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嚴格質量標準,加快項目實施。成立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專班,分期分批對縣(區)項目實施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現場指導幫助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政策、技術等難題。
五是匯聚各方力量,提供技術支持。大力推動水利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加大各業務應用數字化升級改造,加快提質效、強監管、優服務、促改革。借助清華大學科創領域領軍地位,全國首個校地三方水利科創平臺“清華大學—寧夏銀川水聯網數字治水聯合研究院”和“寧夏數字治水產業園”簽約掛牌,大力開展城鄉供水等水聯網數字治水試驗,依托治水工程和12個平臺開展水利科技引進、研發和推廣,共形成重要科技成果50項,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澳大利亞潞碧墾等27家高新企業入駐數字治水產業園區,兩年累計創造產值3.5億元。
六是強化考核監督,推進工作落實。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共商的工作機制,實行月調度、季督查制度,不定期開展工程建設專項督查,對工程推進全過程進行動態督導,堅持問題導向,把日常督導與現場辦公掛鉤,協調解決工程建設進度、資金等要素保障問題,有效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形成合力。將“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建設推進情況納入對市、縣(區)政府年度效能目標考核內容,強化責任追究,督促各地細化任務分工、倒排工作進度,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早開工、早投產、早受益。
“十三五”期間寧夏數字治水創新工作成效顯著 本站訊寧夏氣候干旱、生態脆弱,自古既得益于黃河滋潤,又受制于嚴重缺水,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流淌千年的水利開發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