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水利部網站佚名水務資訊2021-06-28 16:20:35
本站訊寧夏氣候干旱、生態脆弱,自古既得益于黃河滋潤,又受制于嚴重缺水,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流淌千年的水利開發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為破解日益艱巨的管理服務難題,寧夏水利廳主動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水利,經歷了微波通訊、內網運行、數字賦能三個階段,初步探索形成了系統治水新模式,有力帶動水利邁向了現代化,有效提高了全區發展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黨的十八大后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寧夏水利廳認真貫徹中央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及2016年視察寧夏作出的“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治水要素較全、信息化基礎較實、試點條件較好的優勢,按照“數據上云、公網傳輸、專注應用、機制適配”的路徑,通過信息化對水利手段工具、方式流程、體制機制、組織架構進行改革創新,在防汛抗旱、供水服務、水資源監管、河湖管理等重要領域建成一批數字典型,有效破解了水利發展難題。連續四年在全國水利網信會上交流經驗,2020年水利部支持寧夏率先開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并同意開展“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建設。
(一)主動換理念上云端,有效破解了信息化發展“認識不到位、建管不專業、安全不放心”的難題
一是堅決把信息化作為水利創新發展的“牛鼻子”。近年來,按照“信息化+制度+人”整體推動的思路,把智慧水利作為現代水利建設的關鍵,把互聯網思維作為考評人員的主要內容,把信息化項目作為“一把手”工程,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帶頭上線工作,不斷加大干部職工數字素養培育力度,以信息化帶動工作理念、制度、流程、方式全方位轉型升級和多維度深層改革,加快治水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精準把握,有效提高水利管理服務科學化、精準化、協同化水平,走出了一條現代水利發展新路。
二是堅定把專業化作為保障信息安全的“防護網”。2015年,“水利云”率先在政府部門遷入“政務云”,水利信息化系統完成了與寧夏政務網全面對接,全部納入自治區電子政務外網網絡安全監管體系,實現了與數字政府網絡安全統一標準、一體防護。在自治區網信辦、公安廳等專業部門技術支撐下,近年來未發生重大網絡安全事故。
三是堅持把社會化作為智慧水利建管的“生力軍”。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在三大運營商和阿里云等頂尖IT企業參與下,完成了原有20多種不同格式數據的轉換遷移,從此結束了自購服務器和自我運維的時代,累計節省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維費超過1億元。目前,已使用電信端云主機208臺,云數據庫73臺,存儲各類水數據7.1億條。
?。ǘ┙y一搭平臺建系統,有效破解了信息化建設“應用孤島、數據煙囪、協同壁壘”的難題
一是搭建“水慧通”平臺,實現了治水應用“一臺統管”。2014年,建成了承載各項水利應用的數字平臺,統一提供用戶、接口、共享等組件支撐,不買一臺服務器、不鋪一米光纜,實現了水利部和區市縣三級貫通聯動,已分級部署水利政務、業務、服務、財務、黨務五大類共56項應用,全區72家水利單位1.4萬干部職工上線協同工作。
二是消除“互聯網”盲區,實現了治水數據“一網通聯”。2016年,依托“寬帶寧夏”“鄉村新四通”等實施水利互聯網“消盲”工程,打通了全區水數據信息高速公路,自此告別了自建光纖的時代,實現了由水利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轉變,累計節省網絡建設和運維費超過1.5億元。目前,全區水利系統有線寬帶接入電路562條,無線網絡連接端點6.8萬個,基層所站互聯網通達率達到了95%以上。
三是聯通“政務云”系統,實現了治水主體“一體協同”。基于自治區政務云中心、三大運營商通信網絡等公共設施,率先建成了“云、網、臺、端”水利一體化信息系統,搭建起現代水利數字空間,為數據互通共享和業務高效協同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上接水利部、下聯水務局、橫通涉水部門,推進了“一個平臺多個主體”協同工作,水治理整體高效運行、優質便捷服務格局初步構建。
?。ㄈ┐罅ε錂C制轉方式,有效破解了信息化推進“統籌不力、融合不深、動力不足、投入不夠”的難題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政府推動。印發《寧夏智慧水利“十三五”規劃》,實施“互聯網+水利”三年行動,做到全區水利信息化一盤棋統籌、一張網運行、一體化推進。充分發揮水利廳牽頭抓總作用,將水利信息化內容作為立項前置要件,建立了水利信息化建管、安全、運維等6項制度13個規范的制度體系,有效破解了信息化“各管一片、各行其是、重復建設”的問題。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實效促動。在提高公共管理方面,水旱災害防御應用系統實現了洪旱災害風險“預警預報、異地會商、災害評估”綜合功能,水資源管理應用系統實現了水資源監控精細化、高效化、數字化,河湖長制平臺讓實時監管、斷面交接制等落到實處。在提高社會服務方面,云泵站、云灌區改造使廳屬水管單位自然減員超過10%,組合水權水價水市場改革探索出供水工程“投建管維服”一體化新模式,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云”解塬上渴》報道“用水利云為千百年的干渴畫上了句號”。在推動“放管服”方面,部區市縣四級互通、全流程在線辦理的656項水利行政審批事項做到了“過程透明、數據跑路、群眾省心”,取水行政許可電子證照實現了部省聯動、全域發放。
三是堅持產業支撐,科創驅動。按照“研究院+試驗區+產業園”的模式,聯合清華大學、銀川市成立了水聯網數字治水聯合研究院,設立了寧夏水聯網數字治水產業園,以“創新聯合體”的方式匯聚政產學研用要素開展治水創新。目前,依托聯合研究院“互聯網+城鄉供水”系統控制技術的城鄉高質量供水解決方案和成套設備已在全區推廣,水聯網現代化灌區的全渠道智能控制技術已在20萬畝級和百萬畝級灌區試運行成功,數字治水已納入自治區九大特色產業進行培育,國際國內知名的璐碧墾、耐特菲姆及京藍、大禹等27家高新企業已在寧建廠或入駐數字治水產業園。
四是堅持多元投入,項目帶動。堅持以工程投資帶信息化,以數字產業化撬動社會投資,五年來全區水利信息化投資達9.7億元。特別是2020年,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要求,聚焦城鄉供水、灌區服務、黃河保護治理等重點,謀劃了“互聯網+城鄉供水”、寧夏“黃河云”等20項共320億元的“十四五”數字治水新基建項目,為加快現代水利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雖然寧夏水利信息化初步實現了云網一體運行、應用一臺協同、場景多點突破、方式加快轉型,但數字治水還存在思維理念、試點擴面、模式迭代、數據治理、產業培育不足等問題,治水跨業務、跨層級、跨部門高效協同體系還要完善,治水人員、運行環境、涉水業務數字化升級亟需加快。
二、“十四五”工作打算
?。ㄒ唬┛傮w要求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部署,認真落實中央“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按照數字政府和智慧水利建設要求,以數字化撬動治水全方位各領域創新突破,大力推動治水管理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構建數字互聯共享多元共治現代治水體系,融合形成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新形態,有效破解全區發展水瓶頸最大制約,加快推進水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ǘ┲饕繕?/p>
通過智慧水利先行先試,激發數據生產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推動治水組織職能更加科學、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運行管理更加高效,到2025年全域“實時感知、水信互聯、過程跟蹤、智能處理”的水聯網基本建成,全區水治理數字化轉型基本完成,數字治水業態基本形成,云環境公共化、水工作數字化、水治理協同化、水決策科學化、水產業融合化、水服務普惠化基本實現,著力打造數字黃河流域乃至全國水利新基建典型、水利數字化改革示范、水利科創服務改革樣板,實現數字治水率先突破。
?。ㄈ┲攸c任務
堅持治水“人員、應用、制度”三位一體數字化融合升級,加快構建數字治水新格局,協同共建系統治水新形態,實現水治理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
1.提升全員信息化素養。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治水數字化轉型價值目標,秉持數字化由人驅動、為人服務的原則,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是加大互聯網理念培養。持續提升全員數字化思維,充分認識傳統工作手段的局限性,有效增強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創治水事業新局面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二是加強信息化知識學習。建立常態化學習制度,把信息化知識作為各級黨組織中心組重要內容,全面提升水利人員特別是“關鍵少數”數字化認知能力和發展能力。三是加強數字化工作應用。開展治水關鍵領域和重要業務數字化升級行動,加大技術推廣、模式迭代、制度創新力度,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政策制度、標準規范,全力打造集約高效、開放可控、穩定安全治水一體化數字應用體系,有力支撐水利高質量發展。
2.筑牢治水數字化基礎。順應數字化發展大勢,依托信息化公共資源,堅持“整合資源、專注應用”的原則,按照“共享最大化、自建最小化”的要求,加快建成全區統一云網數底座和基礎支撐體系,構筑現代水利數字空間。一是夯實數字化底座。依托數字政府融合建設“寧夏黃河云”,借助新型電子政務網構建完善治水網絡體系,拓展提升“水慧通”平臺并遷入“我的寧夏”APP,建成功能完備、技術領先、安全可靠的數字治水公共運行環境。二是加強水數據建設。借助數字政府政務數據建設,最大限度整合共享涉水部門數據,補缺加密水數據采集端點,擴大水數據生產供給,建設數據資源,實施數據共享,深化數據應用,有效滿足應用數據需求。三是提高智慧化能力。依托自治區政府自然資源數字公共底圖,引入國內先進算力算法,構建治水智能計算模型,加大“水慧通”平臺能力輸出,不斷拓展水數據應用空間。四是強化水網信安全。依托自治區政務云安全體系,落實各方安全責任,實現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用戶安全,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3.加快治水工作數字化。以建設數字黃河流域為遵循,大力推進治水與數字耦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治水各項工作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重塑改造,驅動治水組織結構、業務流程、行為關系優化再造,通過業務工作數字化和模型化,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及時、實時、精準、智能的水利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產品,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水利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一是推進治水管理科學化。借助數字政府決策輔助、“互聯網+監管”等應用建設,完善電子政務、考核評價、規劃計劃、財務內控、安全監督、政策法規等數字系統,構建綜合集成、協同高效、閉環管理的治水工作運行機制,實現治水工作一屏掌控、一覽無余、一貫到底。二是推進治水業務精準化。落實工作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過程、全主體)管理要求,推進數字治水業務全方位態勢感知、大數據分析評價、智能化調配管控。數字水資源管理實現態勢感知、精準調控、嚴肅考評,數字水環境治理實現問題清楚、執行到位、嚴格考核,數字水生態保護實現現狀準確、處理及時、監管有效,數字水災害防御實現精準識別、高效處置、有效防范,數字水工程建管實現管理數字化、運行自動化、責任終身化。三是治水服務高效化。立足高質量發展,聚焦水效能提升,發揮水要素作用,建立數字治水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升級數字供水一體化服務體系,培育壯大數字治水產業服務體系,構建完善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保障服務系統,釋放數字賦能治水動力,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加快開發以水能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加快發展水文化旅游產業;推動發展溫泉與康養融合產業,著力打造水產品開發;進一步拓展以物資供應、技術咨詢、職教產業、智慧水利產業為重點的服務業。
湖北省水利廳發出通知毫不放松做好強降雨防范應對工作 本站訊7月4日,湖北省水利廳發出通知,部署各地水利部門和工程管理單位高度重視強對流天氣,毫不放松做好梅雨期強降雨防范應對工作。
江西省水利廳舉辦2021年安全生產應急演練 本站訊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精神,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提高水利安全生產能力和突發情況的應
江西省水利廳研究部署近期強降雨防范工作 本站訊據氣象、水文部門分析預測,6月26日至7月2日江西省將出現一次強降水集中期,江西省域內有持續性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氣,主雨帶主要在贛北、
水利部會商部署江河洪水防御和水利抗震工作 本站訊 6月29日上午,水利部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汛情發展態勢,重點研究部署黑龍江、嫩江洪水防御和南方強降雨防范、云南楚雄雙柏縣地震水利
廣東省水利廳召開廳安委會工作會議 本站訊6月26日,廣東省水利廳召開廳安委會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國和省安委會會議精神,以及廳黨組第15次會議的部署要求,分析當前水利安全生產形勢,
水利部黨組研究深入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本站訊 6月25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部黨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李國英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聽取第
水利部部署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整改提升工作 本站訊 2020年,水利部在全國部署開展了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是通過取水口核查登記,摸清取水口的數量、合規性和監測計量現
黑龍江干流洪水正在向同江江段演進 水利部安排部署防御工作 本站訊 7月6日14時,黑龍江干流烏云以下嘉蔭至勤得利江段超警0.05~0.56米,洪峰正在通過中興鎮江段向同江江段演進
魏山忠赴西藏調研水利援藏工作 本站訊 7月2日至5日,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帶隊赴西藏林芝市和拉薩市,實地調研水利援藏工作,看望慰問水利援藏干部,并在拉薩市召開水利援藏工作對接座談會